朝璘公奉旨参加迂回河北、山东作战(一)

据《三韩张氏世系谱》载:“即随饶郡王大将军(阿巴泰,努尔哈赤第七子)由直隶永滦入齐,路遇杨督师兵击败之,破登胶二城。”
崇德七年(明崇祯十五年,1642年)十月。皇太极乘明军在松锦决战中,实力已大大削弱的机会,决定发动第五次入关袭明。目的是要继续保持对明的强大军事攻势和政治压力,从根本上动摇和瓦解明朝的统治根基,加速这个政权的瓦解过程。
崇德七年十月十四日,皇太极任命其七兄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,内大臣图尔格为副将军,率固山额真阿山、谭泰、叶克舒、何洛会、吴赖、准塔巴图鲁马喇希、巴特玛、石廷柱、祖泽润、李国翰、金砺等八旗将士征明。
参加这次出征的兵员有满洲八旗、蒙古八旗、汉军八旗共二十四固山额真,各率将士之半,约五万余人。加上外藩察哈尔、喀尔喀部、科尔沁阿录部、翁牛特部、敖汉、奈曼、喀尔沁部等蒙古各部之一半士兵,总的兵力约十万余人。
出征前,皇太极在清宁宫召见了出征的将领,向他们宣谕:“朕命尔等统领大军往伐明国者,非好为黩武穷兵也。朕不忍使生灵罹害,屡欲与明修好,而彼国君臣,执迷不从。朕是以命尔等往征。”同时申明纪律:“尔等一入明境,遇老弱、闲散之人,毋任意妄杀;不应作俘之人,毋夺其衣服,毋离人妻子,毋焚毁财物,毋暴珍粮谷。”他说,前此一次兵临山东时,有人因索取财物,而严刑拷逼,这样做非仁义之师,此次要引以为戒。皇太极还告诫众将士,不要以为自己兵强马壮,放松了警惕,清军内部,无论新归蒙古、汉人,必须一体相待,所有俘获,利益均沾。阿巴泰等领兵刚刚出发,皇太极马上命多罗豫郡王多铎等率兵赴宁远边外立营,以牵制明援兵。
明廷鉴于淸朝前四次长驱入关的教训,此次在军事上作了周密的部署:设关内、关外两督,又分设昌平、保定两督,所谓 “千里之内四督臣”。在宁远、永平、顺天、保定、密云、天津设六巡抚,宁远、山海、中协、西协、昌平、通州、天津、 保定设八总兵。至十二月,明兵部就已调集了三十九万五千余人的援军。明兵的设防真可谓星罗祺布,无地不防。但事权不一,各拥兵观望,加之清兵每次入关选择的突破口皆不相同, 使明朝总是难以转被动为主动。
1 2 3 返回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