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续前)三、三韩张氏成为八旗军劲旅。明天启元年,即后金天命六年(1621),后金汗努尔哈赤率后金军席卷辽西,兵临
广宁。明军望风披靡,土崩瓦解。主帅王化贞、熊廷弼弃城逃回北京。面对腐朽没落的
明王朝,时任明军广宁中军守备的张氏十世祖士彦公,审时度势毅然率张氏家族归顺了后金。《清史稿》列传十八载: “太祖(努尔哈赤)下广宁,游击孙得功,守备张士彦、黄进、石廷柱,千总郎绍贞、陆国志、石天柱降;收辽河诸城堡,参将刘世勋,游击罗万言、何世延、阎印,都司金砺、刘式章、李维龙、王有功、陈尚智,备御硃世勋、黄宗鲁,中军王志高,守堡闵云龙、俞鸿渐、郑登、
崔进忠、李诗、徐镇静、郑维翰、臧国祚、周元勋、王国泰,各以所守城堡来降。玉和、一屏、得功、士彦、
廷柱、砺皆以有功授世职。” 十世祖士彦公于明天启元年,即后金天命六年(1621)率张氏家族归顺后金,官封甲喇章京(参将)。初时编入满洲八旗,隶佟养性旗下,举族成为 “佛满洲” 。并于当年奉命移防辽东军事重镇牛庄。清崇德元年(1636),士彦公病逝。清崇德五年(1640 年),年仅十六
岁的张氏十一世祖朝璘 公率张氏家族随肃亲王豪格攻松、塔,困锦州。崇德六年(1641)
得胜凯旋盛京。 朝璘 公官拜兵部理事, 升二等阿达哈哈番。 此时, 张氏举族迁至盛京 (沈阳)。清崇德七年(1642),皇太极组建八旗汉军时,张氏家族随佟养性侄子佟图赖改隶正蓝旗汉军四参领二佐领,并世袭佐领职。
四、三韩张氏随龙入关的是士彦一支。
顺治元年(1644),十一世祖朝璘公率士彦一支随龙入关。 “转战大半个中国,为
确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地位立下了大功。与其弟朝瑞、朝珍三人均官拜一品,分别受命江西巡抚 (福建总督) 、 安徵巡抚、 湖北巡抚, 成为顺治、 康熙朝封疆大吏。 据 《清史稿》
载” 子朝璘,袭职。崇德七年,授牛录额真。 从贝勒阿巴泰伐明,败敌於胶州。八年,与国光同功,进 二等甲喇章京。迁兵部理事官。顺治二年,从豫亲王多铎下江南,克扬州、江阴,率兵戍苏州,击败明将黄斐。顺治四年,从恭顺王孔有德等平湖南,破明将刘承胤於夕阳桥,克武冈;复破明将张先璧於黔阳,克沅州。顺治六年,从讨姜瓖,复与国光同功。考满,遇恩诏,进一等阿思哈尼哈番,授正蓝旗汉军梅勒额真(副都统)。顺治十年,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。顺治十三年,迁户部侍郎。寻出为江西巡抚。顺治十五年,加兵部尚书衔。顺治十八年,擢江西总督。康熙四年,以江西总督省入江南,解任。康熙五年,授福建总督。
康熙六年,以老疾乞休。越十馀年,卒。”
五、三韩张氏留守盛京的是士行一支。顺治元年(1644),士彦一支随龙入关后,士行一支由十一世祖朝兴、朝琮两公率领留居盛京(沈阳)城北,至今已逾三百七十年。十一世祖朝璘公、朝珍公在康熙十六年(1677)编纂的《三韩张氏世系谱》中记载了盛京一支,并专绘了《盛京同族图》,
编撰了《盛京同族谱牒》。清同治四年(1865),十七世祖承恩公在续谱时所撰序文中
进一步注明: “族叔伯现居盛京籍食饷者是我八世族祖国辅公之后”。
综上所述, “三韩张氏” 远祖自青阳肇基;传至始祖留注公于明洪武三年(1370)
奉旨率家族北上驻守广宁 (今辽宁省北镇市) ;传至十世祖士彦公于后金天命六年 (1621) 归顺后金,举族移防牛庄(今属海城市)御海;传至十一世祖朝璘公于清崇德七年(1642)凯旋盛京(沈阳),并于顺治元年(1644)
率士彦一支随龙入关,后定居北京。与此同时,十一世祖朝兴公率士行一支留守盛京,并于城北大洼、柳岗屯定居。总之,两地张氏是同祖同宗的一脉两支。
二○一一年八月二十日
1 2 返回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