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岗屯张氏满族族籍考证

  

  (续前页)再次,柳岗屯张氏先祖是当年奉旨留守盛京(沈阳)的八旗将士。查《辽宁省军事志》载:“顺治元年(1644),清军主力入关,每旗留下94人,计784人驻守陪都盛京(沈阳)”。其时,张氏一族仅存士彦、士行两支。士彦公传三子:即朝璘、朝珍、朝瑞。士行公传二子:即朝兴、朝琮。入关前,朝璘公已官至二品,授二等甲喇章京(二等参将),两个弟弟朝瑞、朝珍也已随军参战,而朝兴、朝琮尚在幼年,无法随军行动,所以士行一支留守盛京势在必然。朝璘公作为一旗的参将也有能力安排士行公一支留守。 如果不是奉旨留守而是私自离队,按《大清律例》必遭满门抄斩,开除旗籍。因此,士行公一支只能是奉旨留守陪都才能在盛京(沈阳)世代安居。以上所证与《三韩张氏世系谱·序言四》,即 “承恩重序” 《凡例》第五条载: “族伯叔现居盛京者籍食饷者是我八世族祖国辅公之后 ”完全吻合 。这里所说 “盛京” 即今天的沈阳,所说 “食饷者” 即旗人,所说 “八世叔祖国辅公之后” 即仲贤公后人。《三韩张氏世系谱》上的这段文字即指认了柳岗屯张氏是三韩张氏后裔,也证明了柳岗屯张氏的旗人身份。

  四、柳岗屯张氏生活习俗中的满族特征

  实地考察柳岗屯张氏,可以发现张氏作为满族人有许多区别于汉族人的生活习俗。 一是住宅建筑特点。我是十岁离开柳岗屯的,至今老家的居住环境和宅院建筑在脑子里清清楚楚。从西屋神龛内的《世系表》可推定老宅系张氏十七世祖张湖所建,时间应在清朝末期。因为老宅西屋神龛里供奉的《世系表》从八世祖仲贤公传至十七世中止。整个《世系表》没有续接的痕迹。由此可以推定建老宅整同时即安放了神龛。老宅坐北朝南,院门外临街有一口很深的水井。走进大门是一个很宽敞的大院,从大门到后院纵深很长。迎面正房五大间,东西两侧各有厢房三间。整个建筑全部青砖镶面。房顶是硬山式高起脊草苫盖。正房中间开门,进屋东西两侧是灶台。向东向西各是四大间卧室。 卧室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 进门是 “筒子房” 或称 “口袋房” , 都是大敞间。 室内三面环炕,南北炕上用木雕镶成隔扇分出里外间。站在地下看整个房间是一个大通间,但炕上分成四个独立的单元。我记事时东屋两大间已从中间隔断。唯西屋保持了原建筑格局。记得西屋两大间贯通,很宽敞。室内南、北、西三面是火炕。西墙上安放着一个很大的 “神龛” 。正房西山墙下竖着一座高大的青砖烟囱,烟囱呈四方形,下大上小,越往上越细, 在烟囱和山墙之间有一条很粗的烟道,俗称 “烟脖子” 。这种 “筒子房”“万字炕”“落地烟囱” 具有典型的满族民居建筑特点。二是祖先神龛摆放位置。小时候常到东、西屋玩耍。走进西屋觉得非常有纵深感,中间过门的雕梁画栋让人觉得古香古色。特别是西墙上的祖宗神龛,更是让人望了感到肃然。更能说明问题的是,东屋另开门后,祖宗神龛仍然立于西墙上。 “尊西” 是满族人的习俗,据说汉族人的祖宗神龛不在西墙,而置于北墙下的供桌上。从祖宗神龛的位置上可以看出柳岗屯张氏是族人。三是对父母的称谓。据家父回忆,我的祖父福成公称太祖父鹏阳公为 “玛玛” 称太祖母为 “讷讷” 。(待续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
1 2 3 4 5 返回


黑ICP备18001402号1
沈阳城北柳岗屯张氏宗谱网,版权所有,本网站内任何视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、录制和下载,违者必究。 法律顾问:客义坤
联系方式 QQ:1105802462 电话:13946204313